国戏风华《戏韵管弦原创作品音乐会——戏曲里的中国》成功举办
2024年12月18日晚,中国戏曲学院“国戏风华”系列展演—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戏韵管弦原创作品音乐会——戏曲里的中国》在中山公园音乐堂隆重上演。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宋飞、中国戏曲学院原党委书记龚裕、音乐系原主任朱维英、音乐系原党总支书记沈鹏飞、音乐系主任王啸冰、副主任马骏、梁峰以及音乐系师生共同观看演出。
音乐会得到了业内领导、专家的高度关注,来自首都各艺术院校、院团、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的几十位领导和专家观看了音乐会的演出。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党支部书记王书伟、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牛根富、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郝维亚与作曲系教授唐建平、贾国平、傅涛涛、董立强、梁发勇、刘思军、姚晨、朱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樊薇、附中党总支书记胡瑜、民乐系教授黄河、教师胡穆楠、邸琳;中国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毕明辉、副教授葛泳;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杨春林;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纯、许学东、副教授廖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薇、卜晓妹;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主任祝真伟、教授谢青、教师马岩;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陈晓满等几十位来自首都高校的领导专家莅临音乐会现场。
莅临本场音乐会的还有来自首都各大文艺团体的领导和专家。著名昆曲作曲家王大元、著名二胡演奏家邓建栋、柳琴演奏家花晓荣、中央民族乐团乐队副队长孙伟荣、常任指挥袁贝;北京民族乐团团长武旭海、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栾东、副团长雷靛云;北京歌舞剧院副院长侯红、北京市剧协副主席王平、北京河北梆子团副团长王建伟、著名音乐人刘麟、琵琶演奏家朱岩、中国评剧院作曲家戴锡英等院团的领导专家观看了音乐会演出。
《戏韵管弦原创作品音乐会——戏曲里的中国》是2024年“国戏风华”展演季的系列演出之一,音乐会由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党总支书记牛长虹担任音乐总监,副主任马骏担任音乐统筹,指挥家肖超执棒本场音乐会。十部具有戏曲风格的原创民族器乐协奏曲在本场音乐会上首次呈现。展演作品作者均为音乐系作曲专业教师,他们以不同地域的戏曲剧种音乐为原本,运用京剧、昆曲、豫剧、晋剧、锡剧、苏剧、陇东道情等剧种音乐素材融合创作,颇具巧思;音乐会由音乐系民族器乐专业教师演奏、中国戏曲学院民族乐团协奏,他们凭借对民族音乐和戏曲音乐的独到见解,赋予作品更纯正的戏曲韵味和更为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极具看点。
首先为观众呈现的是音乐系京剧作曲教师刘恺岩创作的三弦、板胡与乐队《卖水》,作品从京剧花旦经典唱段“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中采撷旋律灵感,将戏曲花旦唱腔与北京地方音乐素材进行了巧妙地融合。艺术实践管理中心主任王利峰和青年教师裴若雯分别担任三弦和板胡的演奏,他们的演奏既富有京剧韵味,又彰显了北京风情。
作曲教师张艺馨创作的二胡与乐队《锡·戏》,采用锡剧音乐中的“过门”作为主要的创作素材,聚焦于展现锡剧音乐旋律线条流畅、节奏明快的艺术内涵,让乐队与独奏二胡共同诉说着细腻真切的江南故事,书写着清柔和畅的锡剧风韵,二者竞相歌唱,仿佛置于水乡“嬉戏”、共生。乐曲由无锡籍音乐系青年教师邓超伦担任二胡独奏,自小的耳濡目染,使演奏家对于乐曲戏曲风格有了准确的把握。
由曹开泉作曲、邢骁配器的笛子与乐队《易水吟》则展现了昆曲北曲高亢激越、刚劲雄健的风格特点,将昆曲的润腔方式融入曲笛的演奏技法之中,乐曲慢板深情舒展、广阔明朗,快板灵动飘逸、洒脱流畅,慷慨激越的再现将乐曲推向高潮。笛子与乐队《易水吟》由音乐系副教授艾鸿波担任独奏,演奏家用竹笛演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与豪情。
音乐系作曲教师盛松创作的双扬琴与乐队《姑苏台上》,由钱伟宏教授和李瑾副教授共同演奏。乐曲以春秋末期姑苏台上,吴王夫差莺歌燕舞不停歇,越王勾践战鼓声声破吴归的故事为题材而创作。乐曲采用苏州弹词的器乐伴奏音乐和苏剧的“太平调”为素材,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尝试以蒙太奇式的场景切换方式进行故事叙述,诉说了一种对历史往事的超然之情。两位扬琴演奏家以默契的演奏向观众展现了一幅的灵动、清新的音乐画卷。
由邢骁作曲的笙与大提琴双协奏曲《角儿》,由北京京剧院笙演奏家聂云雷与音乐系聂双副教授共同演绎。作品的音乐素材取材于京剧南梆子和行弦的旋律,乐曲节奏明快激烈、富于动感。两位演奏家用深情的演绎表现了京剧演员丰富的内心情感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马骏教授作曲的打击乐与乐队《粉墨春秋》,乐曲创作素材取自京剧曲牌[点绛唇]及京剧唱腔[南梆子],作曲家将中国戏曲音乐元素与民族打击乐的演奏技法结合,表现了京剧武生的英雄气概及京剧旦角的柔情似水。马瑞副教授使用排鼓、颤音琴、中国大鼓以及京剧打击乐等多种中西打击乐器演奏,精彩的演绎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唢呐与乐队《秦决》由音乐系王鹏副教授作曲,作品的创作灵感和音乐素材取材于经典豫剧《铡美案》。剧中秦香莲这一角色的性格塑造极具张力,她既有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执着,也饱含对背叛的愤怒与悲伤。单振岳教授通过唢呐深情而刚毅的演奏,与民族管弦乐队丰富多彩的音响相结合,生动呈现了秦香莲的传奇故事与复杂情感。
由音乐系原主任朱维英教授作曲,邢骁配器的琵琶协奏曲《柳青娘》根据戏曲曲牌[柳青娘]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琵琶协奏曲《柳青娘》保留了原有的乐段,用不同的调性发展创作而成。音乐系民族乐团团长梁宁副教授担任琵琶独奏,演奏家在准确把握戏曲《柳青娘》明快、活泼的音乐特点的同时,赋予了乐曲全新的音乐处理。
马骏教授作曲的板胡协奏曲《山西印象》,乐曲取材于山西晋剧,吸收了晋剧粗旷与细腻并存的音乐特点,作曲家力图探寻山西传统戏曲音乐的独特魅力。牛长虹教授以准确的风格把握、细腻的音乐处理、刚柔并济的演奏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会的最后,中国戏曲学院民族乐团为观众演奏了马骏教授作曲的民族管弦乐《弹板》。作品音乐素材源于陇东道情唱腔过门“弹板”,快板热烈粗犷,慢板部分以器乐“对奏”和“独白”为表现形式,突出了陇东道情粗犷明快、悠扬婉转、深沉哀怨、诙谐风趣的音乐特点,具有浓郁的地方戏曲特色。青年教师裴若雯担任《弹板》的板胡主奏。
作为中国戏曲学院重要的艺术实践品牌之一,“戏韵管弦”音乐会民族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自2013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音乐会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声腔艺术,尝试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对民族器乐演奏、教学与戏曲艺术融合进行多元化探索,努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戏曲音乐作品首发平台。《戏韵管弦》系列音乐会以戏曲音乐为创作素材,突出戏曲声腔器乐化的重要特征,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格。此次《戏韵管弦原创作品音乐会——戏曲里的中国》的创排展示了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音乐系近年来人才培养、实践创作的阶段性成果。
正值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戏师生重要回信四周年,本次音乐会的创排是国戏师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生动实践,集中展示了国戏音乐系多年来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的丰硕成果,体现了音乐系师生始终坚持以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高度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