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系举办“最爱我们的国歌”专题讲座
7月4日,音乐系邀请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级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音乐总监于海作“最爱我们的国歌”第404场专题讲座。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武装部部长渠岩、音乐系党总支书记牛长虹与音乐系师生共同聆听讲座。讲座由牛长虹主持。
讲座主要从“国歌的概述”、“《义勇军进行曲》的发展历程”、“国歌崇高神圣、至高无上”、“国歌是家国情怀的生动教材”、“我们的国歌是最好的国歌”五部分进行介绍。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音乐视频,深化了师生对国歌的理解。
于海老师讲到,国歌是主权国家的声音标志、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崇高的地位。《义勇军进行曲》共有46秒、37小节、84个字,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奋进的鼓点。于海老师带领在场师生置身历史的语境中,详细梳理了国歌从诞生、传播,到成为临时国歌,再到正式入宪、专门立法、确定标准版的完整历程,系统讲授了国歌的发展演化史,深入分析了国歌的词曲特点,深刻阐释了国歌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让在场师生对中国国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在讲述《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和传播历史过程中,于老师特别谈到了词作者中国戏曲学院首任院长田汉和曲作者聂耳之间的友谊联系,以及他们共同创作国歌的心路历程,带领大家赏析了《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和旋律中蕴含的深刻美学意蕴。
讲座最后,于海老师现场指挥全体师生共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家深情地齐声高唱,慷慨激昂,振奋人心。
通过此次讲座,音乐系师生更加深刻地领悟了国歌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民族豪情、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油然而生。音乐系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不断厚植爱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积极拼搏进取,以更加饱满、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2023级研究生、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 宋京瑶 :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有幸聆听了于海老师关于《我们的国歌》的专题讲座,我深受触动,对国歌的历史内涵与时代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国歌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凝聚国家认同的铿锵旋律。于海老师从国歌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重要性到《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逐一细致讲解,让我深刻感受到国歌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仅是历史的写照,更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示。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但仍需铭记历史,传承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于海老师对国歌演奏的细节讲解,让我体会到艺术与信仰的融合。旋律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承载着对国家与人民的热爱,每一次奏响演唱都是对初心的重温。
通过聆听讲座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艺术熏陶,更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我将以国歌精神激励自己,永葆党员本色,勇担时代使命!
2023级研究生、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 王芊芊:
在聆听于海老师《最爱我们的国歌》讲座后,我深受震撼。作为国家一级指挥、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于海老师凭借50余年的艺术积淀和400余场的讲演经验,从历史、艺术与家国三重维度,为我们深刻诠释了国歌的深刻内涵。
讲座中,于海老师从国歌的概念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历史上的国歌演变,并深入剖析了国歌的发展历程。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国歌不仅是国家的象征,更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他分享的指挥国歌演奏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难忘经历,都让我们触摸到国歌直抵人心的磅礴力量。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承载的厚重力量。国歌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饱含着民族的苦难与抗争,承载着国家的尊严与希望。于海老师强调,国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音乐经典,维护其尊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传承聂耳、田汉“艺术报国”的初心,用音乐为笔,以赤诚为墨,让国歌承载的民族精魂在时代浪潮中迸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以青春之名,续写这曲永恒的精神华章!
2021级民族器乐本科生 侯璟:
聆听于海老师《最爱我们的国歌》讲座,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满是震撼与感动。
于海老师从国歌的概述讲起,让我知晓国歌作为国家的声音标志和象征、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音乐经典。在讲述《义勇军进行曲》发展历程时,田汉、聂耳在民族危亡时刻,用热血与才华谱写出这激昂旋律,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
当听到国歌在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准时响起,在利比亚撤侨时用国歌鉴别国人身份这些事例,我深刻感受到国歌与国家主权、国家形象紧密相连。它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奋进的鼓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
国歌虽仅有46秒、37小节、84个字,却处处彰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讲座临近尾声,现场所有人整齐肃立,放声高唱国歌。激昂的歌声回荡在整个会场,那声音里满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敬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将永远铭记国歌精神,努力学习、拼搏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3级戏曲作曲本科生 黄靖轩:
于海老师以他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情感,从国歌的概述讲起,让我明白了国歌作为国家的声音标志和象征,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与精神。随后,他详细讲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发展历程,从田汉、聂耳在民族危亡之际创作这首歌曲,到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了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于海老师还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国歌进行了剖析。他逐字逐句讲解国歌中每一句歌词的深刻内涵,以“黄金比例”来诠释国歌的旋律,并与世界各国的国歌进行对比,让我由衷地感叹:我们的国歌是世界上最好的国歌,它最有振奋的气势,最有深刻的内涵,最能鼓舞人心!
最后在于海老师的指挥下,全场听众庄严肃立,齐声高唱国歌。那一刻,我心中的爱国之情达到了顶点。激昂的歌声仿佛穿越时空,将我带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让我看到了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身影。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2023级音响艺术设计本科生 李佳润:
有幸聆听了于海老师的《最爱我们的国歌》讲座,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触动灵魂的爱国洗礼。于海老师从国歌概述讲起,沿着《义勇军进行曲》的发展脉络,将聂耳以曲为刃、以乐为号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娓娓道来。
在讲述国歌崇高神圣性时,香港回归仪式上国歌分秒不差响起,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利比亚撤侨时,国歌成为同胞相认的“密码”,给予海外游子安全感。这些鲜活的案例,生动诠释了国歌是国家与民族的象征,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脉中的精神纽带。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当全场在于海老师指挥下高唱国歌时,我内心澎湃,每一句歌词都化作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敬意。国歌的46秒、37小节、84个字,是历史淬炼出的永恒旋律。
作为学生党员,我深知这曲旋律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答卷。从南湖红船上传出的信仰火种,到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民族新生的铿锵;从改革开放春潮中“摸着石头过河”的开拓勇气,到新时代航天人问鼎苍穹的壮志豪情,国歌始终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图腾。这份传承落在我们青年党员肩头,国歌奏响的每一个音符,都在提醒我们:“站起来”的尊严需要守护,“富起来”的成果需要巩固,“强起来”的征程需要奋进。我将以青春为笔,以奋斗为墨,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本领,让国歌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青年党员的血脉中永续流淌,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