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音乐系系列学术讲座(一)|吴玉霞“我的舞台——演奏者的触点与立点”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学院“万泉人才工程”,4月26日音乐系邀请我院客座教授、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吴玉霞,以“我的舞台——演奏者的触点与立点”为题进行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讲座由音乐系党总支书记牛长虹主持。

整场讲座以“乐者心境”“塔基塔尖”“琴房空间”“舞台实践”四个主题贯穿。吴玉霞老师通过讲述个人的从艺、从教经历,分享了教、学、研的方法与理念,从礼仪文化、声音美学、表演心理、突发事件等生动形象的案例,讲述应该如何从表演实践中提升智慧。又结合亲身的学习经验,阐述了唯有多实践、多积累,才能将实践经验反哺给演奏技术的艺术规律。同时也提醒同学们要在每一个学习的阶段当中不断地“激励”自己,在老师因材施教的“激励”与自我“激励”之下,不断地丰富自我,使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艺术审美都得到提升,并从琴房、舞台两个角度对学琴者的个人演奏和音乐呈现进行讲解。她提出,艺术呈现不仅仅是展现高超技艺,还应该有情感、讲格局,将文化的厚度、技术的高度、思想的深度缜密融合,探寻艺术表达的无限可能性。

讲座引起了师生们的强烈共鸣,现场气氛热烈,讲座最后,吴老师与音乐系琵琶专业学生王宇昕同学进行了互动,并对学生的演奏进行了指导。

学生感想

2022级研究生王宇昕:

今日参加吴老师的讲座,有幸得到老师关于《塞上曲》演奏方面的指导,我受益匪浅。注重思考是除基本功以外练琴的重中之重,每一首作品的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应该由演奏者运用自身的乐器表达出来,而这个转化的过程,衔接点便是演奏者本身,我们两端连接着作者和观众,我们要学会同两端“对话”,再用乐器清楚地“表达”。

2019级本科生毕彦琛:

今天有幸聆听了吴玉霞老师的讲座,让我收获颇丰。我深刻体会到了吴老师所说的用心、用情、用智弹琴,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动手练琴。要关注个人演奏的技巧与精准度,使作品在整体把握、审美视角与具体音乐文本提供的数据达到合一性。琴房是确保技术能力达标的训练场,也是用心、用情、用智的战略营,不仅要一遍一遍在琴上走手,还要用心去体会琴带给我们的音色。今天听完吴老师的讲座,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在练琴时应该更加注意的问题,让我受益终生!

2020级本科生房珉伊:

今天非常有幸聆听吴玉霞老师的讲座,让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在表演时,有三个组成要素分别是:被表演的作品、表演者、用以表演的乐器。在演奏琵琶时,左手做到的效果是重中之重,弹琴时的情感、理解都在左手的表现上。推拉吟揉每个手法的特点都要表现出来。左右手要充分、合理地配合,使表演更具有感染力,能更具有情感的表达,达到一个演奏者完成文化传递的使命。听吴老师的讲述,是一次人生的升华。勉励我要一直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音乐人。

2020级本科生李嘉怡:

吴老师的讲座让我对琵琶艺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她强调了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的重要性,这不仅适用于琵琶演奏,也适用于人生路上的精神品质追求。学琴需要执着、勤奋和坚毅,教学需要理论和实践、舞台和讲台的支撑,练琴需要用心、用情、用智,做一个有心人。本次讲座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琵琶艺术,也让我对自己学琴路上的爬坡人的身份和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021级本科生王曼卿:

今天下午参加了吴玉霞老师的讲座,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吴老师,第一眼见到感觉非常亲切,心里更多的是敬仰之情。“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吴老师讲到,在舞台上不能局限于器乐演奏,还要注意演绎者与观众的磁场共鸣,把每一次都当做唯一的一次去演绎,做好充足的准备,付出更多才能收获更多。“艺术呈现不仅仅是展现高超技艺,还应该有情感、讲格局、讲文化的厚度、技术的高度、思想的深度缜密合,探寻艺术表达的无限可能。”吴老师的这句话将成为我的目标,值得我毕生追寻。

2021级本科生王清华:

通过聆听讲座,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比如练琴中是否在思考,自己的态度是否端正等。使我明白在舞台上演出出现意外情况应该怎么解决,也让我更加地了解了琵琶这个乐器。吴老师丰富精彩的讲座内容,以及自身的亲和力,都让我感受到了这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的风范。

2022级本科生邹瑞琳:

今天有幸聆听吴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心中有许多感受。吴老师介绍,“从琵琶演奏到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研究,舞台,讲台互换角色,理论实践相互融合”。我觉得这就是从一个点发展到线、面,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过程。吴老师讲述了自己的从艺经历,“对待每一次舞台都把它当作是唯一的一次,这样才会倍加珍惜”。是啊,作为年轻一辈,面对无数的机会和平台时,我们应该更加感谢感恩并为之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