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预告|音乐系系列学术讲座

音乐系系列学术讲座

时间:4月27日18:30

地点:综合楼多功能厅

讲座简介:

京剧,是中国国粹,它在继承中国戏曲悠久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具备了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艺术品格,最终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戏曲剧种。音乐是戏曲的灵魂,从徽班进京到“四大名旦”,京剧艺术自身的形成、发展直至走向成熟、繁荣的每个阶段,都与音乐的传承与创新紧密相连。

主讲人简介:

尹晓东,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一级作曲,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曾任中国国家京剧院副院长,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为京剧《三寸金莲》《郑和下西洋》《白洁圣妃》《关圣》《无旨钦差》《知音》《钦差林则徐》《青衣》《燕翼堂》,话剧《关汉卿》,电视艺术片《杨门女将》等三十多部剧目担任作曲。作品曾获“文华奖音乐创作奖”、中国京剧艺术节一等奖;多部作品入选中国艺术节、“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著有《毛泽东诗词唱段精选》。

在文化部艺术司工作期间,曾组织起草《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全国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担任国家级大型文艺晚会以及怀仁堂新年京剧晚会演出总监,参与组织过中国艺术节、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昆曲艺术节、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中国儿童戏剧节等多项全国性艺术活动,在各类报刊发表音乐和艺术理论文章多篇。

时间:5月10日19:00

地点:线上腾讯会议:876-784-688

讲座简介:

戏曲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杰出代表;而从国际视野来看,则以体现民族精神、趣味、智慧的方式,完成了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音乐戏剧化方式。它集中于久经锤炼的声腔、独特的腔词关系、完备的板式、成熟的行当、丰富的润腔等方面积累起了丰厚的文化价值,是一份足以令我们倍感骄傲也倍加珍爱的文化财富。

从整个戏曲界的角度来谈音乐问题,主要分两点:一、重视戏曲音乐建设要成为共识(1、认识音乐在戏曲中的地位和意义;2、认识戏曲音乐当前的建设问题的紧迫性);二、如何认识戏曲音乐的文化价值:真正的文化自信总是应该与自知(自我认知)、自省(自我省察)、自明(明确方向)联系在一起,而后达到自觉,但这一切首先要建立在自知的基础之上。

主讲人简介:

汪人元,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巡视员、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名誉副会长、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音乐分支主编。长期从事戏曲及戏曲音乐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参与《中国戏曲艺术教程》《中国戏曲表演史论》写作,另有专著《戏曲音乐论探》《京剧唱腔音乐欣赏》(合作)《京剧“样板戏”音乐论纲》等多种。在国内外著名高校及全国艺术科研、创作机构讲学,具有广泛影响。两次获得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田汉戏剧奖理论评论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

时间:4月26日15:00

地点:1号教学楼115教室

讲座简介:

讲述者以自身从艺50多年的艺术感悟,将成长经历、琴房空间、舞台表达等方面的学理思考结合艺术实践所获得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梳理分享与年轻学子,探讨器乐演奏从技术储备到舞台呈现的基本规律和实践逻辑,践行“推动新时代民乐艺术事业繁荣发展,需要从乐者与乐曲、继承与创新、交流与交融、塔基与塔尖等多维度深入研究”的艺术主张。

主讲人简介:

吴玉霞,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一级演奏员;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第10、11、12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专家、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研究学者。

发表专著《我的琵琶行》《吴玉霞琵琶教学曲集》等;文论《我的舞台——演奏者的触点与立点》《刘德海琵琶艺术探源与思考》《从“妙音天舞”看琵琶艺术的跨界式创新》等;专辑《千秋颂》《玉鸣东方》《珠落玉盘》等;创作《律动》《风戏柳》等;首演《春秋》《古道随想》《妙音天舞》《茶歌》等。80年代至今,曾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数百场,有评论:“她的演奏细腻而不做作,激情而不狂放,深切的领会,细腻的表达,情感的充沛,个性的鲜明,为琵琶演奏艺术树立了新的品貌。”。

作为当今活跃于艺术舞台和讲坛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吴玉霞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器乐演奏从技术储备到舞台呈现的基本规律和实践逻辑,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推动新时代民乐艺术事业繁荣发展,需要从乐者与乐曲、继承与创新、交流与交融、塔基与塔尖等多维度深入研究”的艺术主张。

时间:4月27日14:00

地点:1号教学楼115教室

讲座简介:

以中国民族音乐几种形态讲述民族音乐的多元化。

主讲人简介:

杨春林,中国东方歌舞团国家一级指挥,集指挥、作曲、配器于一身。在交响乐、民族管弦乐、轻音乐以及电声音乐方面均有相当造诣。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临沂大学音乐学院以及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客席教授。多次担任国际国内音乐大赛评委,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出版《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法教程》与《简明和声学教程》。

时间:4月28日14:00

地点:1号教学楼115教室

讲座简介:

戏曲音乐是线性的,也是多声的。也可以说戏曲音乐在线性思维逻辑下,依着自己的独特“编织”(或者说“织体”)手法,把多条声线编织在一起,呈现着中国特色的独特多声性特征——“线性多声思维”。多声和线性是审视、分析戏曲音乐的两个视角,缺一不可,相互支撑。离开了多声视角,无法理解戏曲音乐的织体组织方式,离开了线性视角,无法理解戏曲音乐的曲体结构方式。

主讲人简介:

张刚,汉族,中共党员,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戏剧戏曲学博士,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沈阳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原副会长。多年从事戏曲音乐研究、民族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编纂、保护工作以及民族民间文艺资源数字化研究工作,多次主持民族民间文化的田野考察工作。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总编辑部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丛书执行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十一五”艺术学文化部重点课题《中国戏曲、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现状调查》副主编;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空间信息整编”项目负责人。出版个人专著有:《艺术教育学》(合著)、《一曲多用——从现象到本质》《戏曲音乐美学研究》。主编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京剧大典·音乐典》《老唱片》丛书及《文化资源空间信息系统与整编》。

时间:6月6日14:00

地点:1号教学楼115教室

讲座简介:

以几十年来的戏曲录音实践经历谈戏曲录音经验。

主讲人简介:

李大康,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中国录音师协会音乐委员会主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从事录音工作四十多年,为我国广播、影视、音像等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录音艺术专业人才。2004 年在“第一届亚洲录音艺术与科学文化节”荣获“杰出贡献奖”。2009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2010年荣获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及第六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21年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民乐艺术终身贡献荣誉称号“。曾任中国唱片总公司录音技术部主任。

主要录音作品有: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曾侯乙编钟(原件)《千古绝响》(合作)、箜篌与箫组曲《清明上河图》等,中国管弦乐作品《梁祝》《台湾幻想曲》《龙迹》等;合唱《黄河大合唱》《大秦帝国》等;歌剧《图兰朵》《苍原》《木兰诗篇》等;戏曲《二进宫》《梅韵》《状元媒》等;电视节目《说凤阳》《光明赞》《邓小平》等;电视电影《花季雨季》《唐明皇》《共和国往事》等。

曾获得国内、国际各类奖项:央视“优秀电视片奖”;亚广联“放送基金”大奖、法国“戛纳唱片展”大奖、广电总局“音乐录制技术质量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金曲奖”最佳儿童乐曲制作奖、上海之春国际广播音乐节“金编钟”奖、“中国金唱片奖”录音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发烧唱片“最佳录音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影视音乐优秀艺术奖”录音奖、广电总局“三维声制作大赛”奖、全美“全球音乐奖”世界音乐奖、“民乐艺术终身贡献荣誉称号”等。